转眼已到退休的年龄,由此感叹时光飞逝,岁月如梭。
看看自己,原来乌黑飘飞的发丝已然发白,又密又厚的秀发淡薄见肤了,曾经润泽的面孔布满了纵横的褶皱和风霜雨雪,失去了款步姗姗的走路姿态,风湿的痛寄托骨骼,老眼昏花这都是无形的时光刀刃刻下的痕迹。
时光的痕迹仅仅是这些吗?如果是,那生命的意义何在?我茫然,悲观之至。
近日读冯骥才的《时光》,方觉释然。他这样描述:时光对于人,其实就是生命的过程。当生命走到终点,不一定消失得没有痕迹,有时它还会转化为另一种形态存在或再生。母与子的生命的转换,不就在延续着整个人类吗?再造生命,才是最伟大的生命奇迹。而此中,艺术家们应是最幸福的一种。唯有他们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再造一个新的生命。小说家再造的是代代相传的人物;作曲家再造的是他们那个可以听到的迷人而永在的灵魂。植物死了,把它的生命留在种子里,诗人离去,把他的生命留在诗句里。
时光对于我,最清晰和最深刻的痕迹在哪里呢?我不是作家、诗人、艺术家,是最最平凡的小人物,我的时光都安顿哪儿了?究竟哪一些痕迹至今清晰犹在,哪一些痕迹杂沓模糊甚至早被时光干干净净一抹而去?
我环视家里,希望能找到答案。
家里保存最多的是儿子小时候的玩具各种工艺品:陶瓷器、邮票、钱币、石玩、雕刻等等。当时家里虽然拮据,儿子喜欢的东西是必须要买的,我出差或旅游,走到哪里买到哪里。它们虽然价值不贵,儿子再不需要它们,但它们仍是我的宝贝儿。
家里有一台钢琴,是我陪儿子学习钢琴的见证。儿子曾获得钢琴考级七级,现在弹琴已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。
墙上挂着我的绣品挂画,沙发上放着我的绣品抱枕,博古架上陈列着我的宝贝儿,餐桌上摆着书画桌棋和书画隔热垫,茶桌上摆着精致的茶具,就连杯子和杯垫上都是一幅幅书画杰作。
书房里,笔墨纸砚、篆刻工具、印泥印章、书画书籍、习字拙作一应俱全,诠释着我和儿子对书法的热爱。
书柜里存放着儿子读硕期间写的一本玉器专著,满屋的中式家具及装饰,诉说着我们全家对传统文化的钟情。
电脑里保存着我的拙文随笔,阳台上养满了迷人的多肉,倾诉着我对美好生活的感悟和向往。
当然,这些兴趣爱好的前提是热爱工作,那一摞摞荣誉证书是我们全家爱岗敬业的证明。
后来儿子美术学硕士毕业,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美术教师,酷爱传统文化、多才多艺和心灵手巧的他,在自己的岗位上大有用武之地。
我想,这就是我的时光痕迹吧。我的艺术作品就是儿子,这是生命的传承、爱的传承、精神的传承、文化的传承。
然而,我又曾经把多少时光抛入尘嚣,或是支付给种种一闪即逝的虚幻的社会场景,甚至有时属于自己的时光反成了别人的恩赐呢?
如果有来生,我一定要留下最美的时光痕迹,做时间的主人。